欢迎光临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
申请入会:0931-4806579 | 新闻供稿:0931-8455308 | 申请会员
中国绿色建筑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发布时间: 2023-07-18 10:34:32 关注度: 204

绿色发展是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流,是最具潜力的发展维度。以绿色发展为主线,践行绿色建造理念,全面深入推进绿色建筑,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建筑业仍然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问题,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建筑业面临的转型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为响应绿色发展,落实“30、60目标”,推动提升建筑能效和绿色建造成为建筑业的必然选择。


中国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运营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中,通过采用可持续性设计和施工方式,最大程度地优化建筑物的环境性能,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和资源的浪费。具体来说,中国绿色建筑的特点包括:

1. 节能减排: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和碳排放,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2. 资源利用:采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 环保设计: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采用被动式设计方法,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隔热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4. 室内健康:通过采用新风系统、除霾装置、低VOC材料等手段,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居民健康。

5. 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技术,对建筑设备、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此外,中国绿色建筑还注重与城市规划的集成,采用绿色屋顶、雨水回收、景观绿化等手段,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总之,中国绿色建筑在设计、材料、能源、装备、运营等各个方面上的创新和发展,为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绿色建筑相关理念发展浅析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出现了一批在能源效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建筑项目。然而,直到2007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后,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加快,相关政策和标准也不断完善。目前,中国的绿色建筑已经走过了从起步阶段到探索阶段再到成熟阶段的历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9.3亿平方米的建筑获得了绿色建筑认证。 未来,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根据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到2030年,全社会建筑总量中绿色建筑占比将达到50%以上。随着政策和技术的支持,绿色建筑在中国将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将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2019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计划(2019-2020)》,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增建筑总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的目标,同时推广和应用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和服务,促进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看出,中国绿色建筑未来将继续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方面。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绿色建筑领域的领导者,采用可持续性设计和施工方法,将建筑物的环境性能优化至最高水平。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绿色建筑,以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通过政策激励和标准制定来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中国的绿色建筑市场已经飞速增长,许多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公司在中国都设有分支机构。这些公司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了众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中国的绿色建筑采用了多重技术和策略,如被动式建筑设计、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灰水回收、绿色屋顶和雨水利用等。 

1. 被动式建筑设计:是一种基于建筑环境的特性,通过建筑质量和施工技术等方式,达到自然通风、采光、节能等效果的设计方法。

2. 太阳能利用: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热水器等技术,使用太阳能资源进行能源供应,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3. 地源热泵:通过利用地下土壤中的稳定温度,以少量的电力驱动热泵系统,实现室内热能的供给,节省能源,降低使用成本。

4. 灰水回收:通过对洗手间、厨房等排水进行初级、高级处理,将回收的水源用于冲厕、灌溉等非饮用水方面,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5. 绿色屋顶:通过在建筑物屋顶设置绿植,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性、隔音性和空气质量,同时能有效地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6.雨水利用:通过集雨、过滤等处理,将雨水用于冲厕、灌溉等非饮用水方面,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节约水资源。

7. 智能化建筑管理: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等技术,对建筑设备、能耗、运营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优化建筑运营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这些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不断得到更新和升级,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和环保要求。这些技术和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水消耗,同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能够带来环境效益,还能带来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采用绿色建筑的成本更低,维护成本更少,而且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价值。



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思路及建议

目前,国际上绿色建筑的发展大致有4 个方向:从专业化设计发展到整体综合设计,从单体建筑扩展到城市街区(社区)等区域单元,从规划设计阶段扩展到运行管理的全寿命期,从关注建筑本体转移到关注人、自然与建筑三者和谐共生。

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要求,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精神,我国绿色建筑在未来的发展应强调绿色建筑在各阶段的统筹部署,更加注重实际绿色运营效果,进一步体现我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确保绿色建筑发展取得规模化效益。


1、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绿色建筑的认识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推进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重要举措。要将推动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变城乡建设模式、改善民生、实施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另一方面,要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开展以绿色建筑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识。


2、加快建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应尽快开展对现行建设法规的实施评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修订工作,明确从规划阶段抓绿色建筑,从设计、建设、运行和报废等阶段对绿色建筑进行全寿命期监管。通过修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明确建筑在全寿命期内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奖惩机制,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加快建立绿色建筑推广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中央和地方各层级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地区率先编制促进绿色建筑地方性法规。加强对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依法推进绿色建筑。


3、创新绿色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一方面应创新监管机制,通过建立诚信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确保绿色设计在项目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的落地。另一方面应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发挥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单一和技术管理优势,降低工程风险,确保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此外,应建立“全国绿色建筑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自下而上、自动的数据统计,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并及时将基本信息向社会公众发布,接受公众监督。


4、建立市场化推动模式,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


一方面要改变以往绿色建筑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激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推动方式,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展示绿色建筑运行效果,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对绿色建筑实质内涵的正确理解,积极营造以消费者为主体的绿色建筑市场环境,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消费者等主要市场主体建设、购买或租赁绿色建筑项目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氛围。另一方面应探索结合保险增信、信贷、债券等市场化手段建立绿色建筑长效发展机制,通过与绿色金融体系的结合,调动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产品的积极性,形成市场拉动的规模化发展态势。


5、不断提高绿色技术发展水平,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建立绿色建筑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及拆除、新建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超低能耗建筑及清洁采暖、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提升、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绿色施工及装配式建筑建造、绿色生态城市和城区规划编制等重点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活动,推动建立绿色建筑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特别是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绿色建筑深度融合,不断降低绿色建筑建造成本,提升绿色建筑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信息化水平,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6、发挥绿色建筑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建设发展

结合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积极探索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近零能耗等技术等的融合推动方式,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带动相关技术应用,推动产业链建设发展,形成互相带动支撑的良好局面。


7、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由“重新建”向“新建与既有并重”过渡

我国既有建筑存量巨大,这些建筑中很大比例都未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能源资源消耗水平较高,建筑垃圾、建筑噪声和建筑光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在推动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同时,应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改造等工作充分结合,根据《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GB/T 51141-2015 等相关标准,探索开展更加综合的绿色化改造,在做强增量的同时,做优存量。

住建部发布绿色建筑标识2式样

中国绿色建筑目前的发展情况良好,下面列举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1. 政策推动:中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不断完善,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建筑能效标准等,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 建筑面积增长:截至2020年底,中国绿色建筑认证面积达到9.3亿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重不断提高。

3. 技术创新:中国绿色建筑的技术创新不断推进,涉及能源管理、建筑智能化、新材料应用等多个方面,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4. 产业发展:绿色建筑产业链已经初步构建,包括建筑设计、工程咨询、材料生产、建筑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相关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5. 各地探索模式:中国各地也在探索不同的绿色建筑模式,如广东省实行“绿色通道”审批制度,上海市开展了“环境随住”城市试点,北京市推行“屋顶绿化”行动计划等。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绿色建筑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绿色建筑还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不足的情况,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中国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榜样,通过政策支持、标准建立和技术创新,将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目标,为未来的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随着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的逐步完善,将在保障和引导两方面为绿色建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对我国绿色建筑标准,还有以下三点建议,以期该标准体系在今后推动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进程中能够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


1、绿色建筑标准要成为建筑提升品质与性能、丰富优化供给的主要手段。

从全生命期角度,标准在所覆盖的工程项目主要阶段基础上再细分深入,为设计阶段的施工图审查、施工阶段的竣工验收、运行阶段的检测、调试等重点环节和工作提供支持,更好保障建筑质量。从性能要求角度,在绿色建筑标准中的现有规定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指标和发展延伸,由节能提高到被动式超低能耗,由室内外环境提高到人员身心健康,使建筑绿色性能更加提升和丰富。从适用对象角度,对于特殊形态的绿色建筑及区域、绿色建筑实践过程中的特定工作、甚至是开展绿色建筑实践的特定区域、单位等,均可利用团体标准机动灵活的特点进行标准化,进而丰富市场供给。


2、绿色建筑标准要成为全产业链升级转型和生态圈内跨界融合的促成要素。

标准目前的技术内容主要针对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等主要阶段,对于建筑全生命期内的建材产品生产、室内装饰装修、建筑改扩建、拆除回收等也有所体现并还将加强,例如可结合绿色建筑标准进一步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另一方面,对于标准所涉及的多个环节多方面技术也可进一步有机集成,形成产业新的增长点,例如兼具节材、节地、绿色施工等效果的装配式建筑。更进一步,标准所涉及技术还可带动和融入相关行业产业创新,例如多项技术所需开展的模拟均可借助BIM及其平台和工具实现,实现信息产业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又如标准提出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等要求,不仅直接带动了认证认可工作,还将间接扩大合同能源管理等相关业务需求。


3、绿色建筑标准要成为城乡建设及有关事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

对建筑本体而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要求应逐步落实和体现于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标准(规范)中,又进而影响各学科专业的通用和专用标准,借此最终作用于所有建筑上。对于城乡建设而言,绿色建筑的推广、普及、集聚为更大尺度下的绿色生态城区(或园区),乃至绿色村镇创造了前提条件,绿色生态城区、绿色村镇的相关标准或导则均提出了绿色建筑比例要求。对于建筑所服务事业而言,绿色的建筑及设施是本行业本领域绿色发展的硬件基础,现已有绿色卫生服务、绿色流通、绿色机场分别对绿色医院建筑、商店建筑与饭店建筑、航站楼提出要求,未来将有更多行业将绿色建筑作为其绿色发展的前提性要求。

综上,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在绿色建筑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绿色建筑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为了使绿色建筑在今后能够发展的更快更好,不断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和优势,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鼓励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制定出台绿色建筑政策文件和地方标准。另外,还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机制体制,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单位名称: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
地址:兰州市段家滩1188号
电话:0931-4806579    0931-8455308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申报2024年城乡建设补助资金项目的通知
下一篇:“ACT国际零碳城市大会暨零碳建筑博览会”在京隆重启幕, 全球顶级建筑专家领航城市绿色更新!..